讓大自然帶我們回家

讓大自然帶我們回家


我在崇光社大分享環境友善的農耕課,恰好是現在最火熱的議題。來上課的人多半是忙碌工商社會的上班族,我常在想一個問題,這些一輩子在都市長大生活的同學們,為何要來上農耕課?唸了一輩子的書,從來沒有真槍實彈操練的體育課,為何上了班、有了家庭孩子,每天為了生計已經勞累不堪,何苦來到社大,選擇遠離都市的近郊農場,不怕泥濘、不怕雨淋、在開墾的過程中被泥土折磨、被老師要求,為何想來經驗這一切?

  也許是因為,土地—就是像家一樣的存在。

  一群人進到田裡,透過觀察環境與人、作物之間的共生模式,來理解環境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以親近,面對每一個沒有種過的作物,用四個法則去認識它,就像認識一位初見面的人一樣。

1. 植物喜歡的光照(半日照、全日照)
2. 植物喜歡的溫度(育苗期、成長期)
3. 植物喜歡的濕度
4. 植物喜歡的土壤條件(沙質土、粘質土、壤土)

  它是淺根、深根還是横向根?是攀藤還是草本或木本?這些訊息其實很容易掌握,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死背,下了田之後,只要創造植物愉悅生長的環境,讓它們在這個環境中開心地與大自然共生,不管是誰,看到菜的成長,感受到它無論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百分之百盡全力的活著,無論是我們認識的蔬菜,還是不知道名字的草,它們的生命能量是積極向陽的,所以我們以為是我們在照顧它們,實際上是它們的能量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在支持著我們。當大自然是植物的照顧者時,植物在分解後會給予土壤中所需要的養分,當人類是植物的照顧者時,植物也會給予照顧者身體所需要的養分。因此,我們在農耕的過程中,找回很久沒有的健康,還有令自己開心的能力。

  我不會教農耕,因為我無法創造出一粒種子,那是大自然的運作。萬物皆有定時,按著它自己的時序生生不息著。但我能分享一種法則,就是植物在自然環境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事。對一件事懷抱熱情,並不會因為沒有人關注自己在做的事而感到失落,我們選擇做的每一件事,只會因為做得開心而豐富自己的生命,這跟別人要來肯定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一個能夠自得其樂的人,他的生命能量內斂而強大,祝福你也能找到大自然想要告訴你的道理,讓大自然帶你回家。

知識服務

No.207【新客加入共學圈買一送一】表後儲能消防法規全解讀!加贈與用電大戶交流媒合會
2025-10-22 表後儲能的消防規範,攸關客戶對風險管理的信心,是成案與否的一大關鍵。綠學院表後儲能產業共學圈的長期陪跑服務將在今年(2025)第四季推出表後儲能消防法規解讀交流會,讓你一次釐清消防法規進展,以及業界實務運作情況。不過因為消防法規還沒正式發布,為了不要讓你的生意停滯不前,只要你預購這場小聚,我們先在10月22日贈送你一場儲能公司與用電大戶交流的媒合會。
No.209 兩小時解讀綠電轉供24/7 CFE全時匹配新制及商機
2025-10-01 想像你經營一間晚上10:00營業到凌晨4:00的夜店,開記者會宣布你是全世界第一家RE100的夜店,結果環保團體發現你買的全是白天才發電的太陽光電,發電跟用電的完全不匹配,於是再開另一個記者會質疑你漂綠,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於是正妹再也不來你的週四淑女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