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如何定價?多少錢便宜,多少錢合理?誰說了算?

生物多樣性如何定價?多少錢便宜,多少錢合理?誰說了算?


  許多年前我們曾經介紹《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太便宜,300元就合理?誰說了算?》,提到人類正在替碳進行定價,把它貼上價格標。好不容易碳費上路了,綠色工作者就琢磨要往前更推進一步,不如也來替生物多樣性定價吧,如何?

  生物多樣性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生物多樣性如何被管理?生物多樣性如何定價?一隻鳥100元?300元?誰合理?誰說了算?

五種生物多樣性的定價方式

  除了人類會吃、會用的生物之外,生物多樣性通常沒有交易市場可以進行買賣,所以要算價值或價格時,會因為沒有參考點,致使不容易計算。要回答這個問題,跟碳一樣,同樣需要「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算出價值或價格。碳定價有兩種定價方式,而生物多樣性則有五種定價方式:

方式一:直接市場法

  不是所有生物都有人類想吃、想用,例如我們很難想像有人想吃糞金龜,但對於森林木材、藥用植物、漁業資源等本來就有市場價格的生物,可以直接用市價反映其價值。此外,棲地銀行(Habitat Banking)和生物多樣性信用(Biodiversity Credits)也日漸活躍。像澳洲的Habitat Hectares、英國的Biodiversity Units,開發者若破壞棲地,便需支付補償費來購買相對應的生物信用額度。

方式二:替代成本法

  這種方法強調「如果沒有自然功能,我得花多少錢自己搞出來?」例如:濕地消失後,必須砸錢建人工滯洪池、水質淨化設施、巡護、維護、規劃管理費用,通通算進來。

方式三:顯示性偏好法

  這類方法觀察人們的實際行為,看人們願意怎麼花錢,間接推估自然價值,例如如果大家願意千里迢迢為賞鳥、賞蝶、拍花海而來,那就可以用門票收入、停車收入、餐飲住宿收入推估其經濟價值;或是一棟面對濕地、森林或自然公園的房子會比一般住宅高價,就可以間接推估自然價值。

方式四:描述性偏好法

  這是問卷調查的經典應用,直接問你願意花多少錢。例如問民眾「你願不願意多繳多少稅來保護某個物種?」或是透過不同保育方案模擬(如A方案保護鳥類、B方案保護濕地),看受訪者偏好哪個,再推估其「願付價格」。

方式五:生態系服務估值法

  我們比較容易想像替一間綠色新創公司估值,而替生物多樣性估值就很難,因為生物多樣性支持許多生態系服務,比如授粉、水質淨化、碳匯、病蟲害調節等,大自然的商業模式實在是太鬼斧神工,AI在它面前根本只是個單細胞生物。那麼要怎麼估值呢?學界常用的方法是先辨認出各種生態系服務的功能,然後將它們轉換成經濟價值。例如,透過計算授粉服務為農業生產帶來多少收益、濕地淨水功能替代人工水處理設施可省下多少成本、森林固碳功能相當於多少碳交易價格,最後我們把這些價值相加,形成對整體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估值」。這種方法的挑戰在於必須跨領域整合生態學、經濟學與社會科學,但它的好處是能更全面地反映自然資本的真實價值。

  你可能覺得,生物多樣性的定價方式,跟碳的定價方式好像不太一樣,其實背後的思維是一致的:都是在用「非市場價值評估」的方法,把沒有市場價格的公共財轉換成可以被理解、比較甚至交易的數字。碳的定價透過「每噸多少錢」的方式內部化外部成本,而生物多樣性的估值則是透過各種間接推算,將原本免費的自然功能顯性化。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希望透過價格機制,讓決策者、企業和社會更正視自然的價值。只是不要期待生物多樣性能像碳一樣,變成金融市場上的標準化商品,它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註定了它需要更多元、更彈性的估值方式!

知識服務

No.207【新客加入共學圈買一送一】表後儲能消防法規全解讀!加贈與用電大戶交流媒合會
2025-10-22 表後儲能的消防規範,攸關客戶對風險管理的信心,是成案與否的一大關鍵。綠學院表後儲能產業共學圈的長期陪跑服務將在今年(2025)第四季推出表後儲能消防法規解讀交流會,讓你一次釐清消防法規進展,以及業界實務運作情況。不過因為消防法規還沒正式發布,為了不要讓你的生意停滯不前,只要你預購這場小聚,我們先在10月22日贈送你一場儲能公司與用電大戶交流的媒合會。
No.209 兩小時解讀綠電轉供24/7 CFE全時匹配新制及商機
2025-10-01 想像你經營一間晚上10:00營業到凌晨4:00的夜店,開記者會宣布你是全世界第一家RE100的夜店,結果環保團體發現你買的全是白天才發電的太陽光電,發電跟用電的完全不匹配,於是再開另一個記者會質疑你漂綠,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於是正妹再也不來你的週四淑女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