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復興首部曲:AI的盡頭是能源之群龍無首

核能復興首部曲:AI的盡頭是能源之群龍無首


  如果一個王儲,少年時意氣風發,卻因為權臣合謀,被迫流亡數十年,嘗盡冤屈和孤獨,直到機緣降臨,班師回朝登峰造極,這樣的人生腳本,你願意嗎?

  太苦了,這樣的人生。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核能,就是一個如同金庸小說筆下的苦情男主角,如果不是因為AI發展及淨零排放,不知還會再流亡多久。

  我聽說綠學院的專欄文章多年下來培養出很多鐵粉,很習慣綠學院用趨勢、商機的角度談綠色科技。接下來的核能系列,我打算用類小說的方式呈現我過去多年來的核能教學心法,希望在網路上一大堆號稱是核能白話文的影片中,呈現出另類的小清新綠色科技風格,讓你感覺核能有溫暖、甚至帶點商機或投資的想像力。讓我們開始吧!

一句話分辨核融合和核分裂(註一):1+1>2,是核融合;2>1+1,是核分裂

  我們日常的能源使用如燃燒木材、油、煤等是原子核外的電子作用產生的化學能,核能則是原子核內的核子(中子或質子)作用,又分為核融合和核分裂兩種路線,單位質量的能量強度之差為5~7個數量級(註二)。

  若用一句話講完核融合和核分裂,我的理解是,在核反應的世界中,一加一大於二,是核融合;二大於一加一,是核分裂。

  當兩顆輕原子融合,新原子質量比兩顆輕原子加起來少,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公式E=MC2,少掉的質量就轉化成核融合反應放出巨大的能量。反之,重原子裂成兩半,少掉的就是核分裂放出的能量。這少掉的質量其實很少,理論值(上限)核分裂僅0.1%,核融合也不過0.7%,但質能公式中的C是宇宙中極限速度光速,再平方後,核反應的能量當然是毀天滅地的驚人。

都是核子作用,為什麼核融合和核分裂差別這麼大?

  既然都是核子作用,為什麼核融合與核分裂差別這麼大?讓我們看下圖核子束縛能曲線,大致有個感覺即可,除非你大學有上過物理,否則不用過於糾結。束縛能隨原子量而快速增加,到鐵附近的最高點而後緩緩下降,束縛能越高就是核子越穩定,所以由曲線兩端往中間都可產生核反應,在前面陡升段由輕變重就是核融合,後面緩降段由重變輕就是核分裂,放出的能量就是束縛能之差,所以核融合在陡升段產生的能量比緩降段的核分裂大很多,而形成反應的困難度也更大。


(圖一)核子束縛能曲線
資料來源:https://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4/02/binding-energy.html#gsc.tab=0

  這裡面有個知識點,你看曲線到碳(C)原子束縛能已近最高點鐵的九成,所以人工核融合的燃料只鎖定元素週期表最輕的幾種如氫和氦,硼已是最頂級的挑戰,這樣最有效率。我們都知道核武威力驚人,如終止二戰的廣島原子彈威力為一萬五千噸炸藥(15 kilo tons of TNT),是核分裂原理,但核融合的氫彈威力則動輒百萬噸級,最大的超過五千萬噸。這也就是為什麼原子彈首先問世,七年後氫彈才出來,而且氫彈還得要原子彈引爆,無法只靠氫原料。

  你可能好奇這些元素是怎麼來的,讓我們回顧宇宙中元素的來源。在宇宙誕生時,由無限小的時空無限大能量奇異點產生了大霹靂,物質於焉而生,能量轉成質量,是比核子更基本的膠子及夸克,隨著第一秒鐘開始融成了核子,宇宙快速爆炸膨脹,溫度也急速下降,十秒鐘就開始形成原子,由最輕的氫依次融合成更重的氦,二十分鐘後大致底定了宇宙初期原子的合成。五億年後,恆星形成,巨大的重力場開始將氫及氦融成更重的元素,大概形成到鐵左右也就差不多了,至於其他更重的元素,主要是後來這些星體滅亡崩塌中形成,如超新星或中子星等。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宇宙基本合成(融合)的上限就是鐵,也就是束縛能曲線的最高點,不過沒差,生命所需的元素這些就很夠了,例如血紅素中的鐵對我們就很夠用。

AI的盡頭是能源,能源的盡頭是核能

  將威力最大的武器馴服為能源使用,是人類歷史上「化刀劍為鋤犁」的經典,但終極能源這條科技路並不順遂,一開始實踐的是核分裂的結束二戰之原子彈,只花了兩年就成功造出了,再到第一座核電廠及核潛艇,也只花了不到十年光景。而原子彈到氫彈雖只隔了七年,但過去的六十年,每當談到核融合這聖杯,「再三十年即可商轉」的新聞不斷跳票,2025年了,我們還要再等另一個三十年嗎?

  答案揭曉之前,下一篇,我先帶你探討核分裂及核融合的技術路線等相關議題。

(註一)核分裂又稱為核裂變;核融合又稱為核聚變
(註二)一個數量級為相差10倍,5~7個數量級意味著相差十萬到千萬倍
 

知識服務

No.210 【案例分析可提前下載】表後儲能消防安全指引全解讀
2025-12-11 新版表後儲能消防指引上路,你真的看懂了嗎?哪些設計地雷可能讓案子卡關?專家帶你破解儲能安全關鍵,提前布局風險管理!
No.209 動力電池循環再利用業界共識營:以歐洲電動車充電站24/7全時綠電照明為例
2025-11-24 汰役電池能變黃金?歐洲電動車廠用循環電池打造24/7綠電充電站,兼顧ESG與IRR!台灣企業如何從「表後儲能」與「自建回收鏈」搶得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