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碳技術是什麼?一文看懂三大技術類型

負碳技術是什麼?一文看懂三大技術類型


  大多數人都認為全世界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是不可能的。我們之前文章說過,碳中和是指一段期間內「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人為」移除量相等、數量上達到正負平衡的一個情況。當透過減少碳排放、移除碳排放量、以及使用減量額度等方式達成與標的物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等時,即為碳中和。

負碳技術是什麼?

  負碳技術的原則就是要使這裡的「移除」碳排放量,大於排放到大氣中的人為額外碳排放量,才能算負排放行為(Greenhouse Gas Removal),否則頂多就是達到碳中和,沒有負碳效果。

三種負碳技術類型

  負碳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 NET),比較精準的用詞是負排放技術。負碳技術百百種,簡單理解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大自然的技術,兩種是人類的技術。

類型一:用自然碳匯儲存二氧化碳

  自然碳匯已經儼然成為負碳技術中的時尚精品。幾位綠色帶路人私下開玩笑說,明明都是減相同的一噸碳,鍋爐節能、照明設備更換,甚至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竟然在市場都沒有森林碳權有價值,大自然的負碳技術能力估值只怕比獨角獸企業還高!在《三分鐘帶你看懂綠碳、藍碳、黃碳》中,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這三種自然碳匯儲存二氧化碳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儲存都不是永久儲存,以地球的時間尺度來說,自然碳匯儲存的二氧化碳終究會跑出來,只是以人類壽命長度來說,這儲存時間對我們來說夠用了。 

類型二:用科學技術儲存二氧化碳

  也就是碳捕集及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逐字翻譯CC是碳捕集,S是封存,總之就是用人為方式儲存二氧化碳。常聽到的燃燒前、燃燒後、富氧燃燒、直接空氣捕集等方式,只是會影響碳捕集的二氧化碳濃度、組成或捕集位置不同而已,如此排放行為經過這樣移除人為額外碳排放量,頂多達到碳中和,但絕對稱不上是負碳,碳捕集及封存要有負碳的效果,其實需要走這兩種技術路線:

1.直接空氣捕集及封存技術(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DACCS)

既然森林、海洋、土壤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那也可以動腦筋到空氣上,空氣中有16%左右的二氧化碳,可以透過技術將二氧化碳捕集下來並封存。實際較常使用的碳捕集技術原理,不外乎先用液態的吸收劑吸收二氧化碳或用固態吸附劑吸附二氧化碳,然後再釋放出高純度的二氧化碳,或是使用薄膜技術,藉由不同氣體穿透膜的能力不同,進而分離出二氧化碳,最後再藉由加壓的方式將分離出的二氧化碳強制灌到地下,使二氧化碳在地下岩層中逐漸礦化成岩石,達到長期貯存的目的。當然,這些也都有可能因為地殼運動而再次釋出。

2.生質能整合碳捕集及封存技術(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

為什麼要特別把生質能算一類?因為生質能電廠使用的原料就是前述吸收二氧化碳生長的生質物,燃燒會排放二氧化碳,但因這樣先吸收、再排放二氧化碳的方式剛好相互抵消,雖不能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也不會增加二氧化碳,這時接著再將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下來並封存,就是負碳了。

類型三:用產品或材料儲存二氧化碳

  有自然碳匯,就會有人為碳匯,我們可以把二氧化碳儲存在生命週期長的產品或材料的肚子裡。例如,不要把木材拿去燒,而是將木材製成傢俱、建材、建築,木材的肚子就會繼續貯存它生前儲存的二氧化碳,符合碳儲存於長生命週期產品的特徵。

  這裡很容易聯想到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中的U利用,不過這兩者並不相同。CCUS中的U目前技術並不成熟,許多人認為的U利用,其實比較像循環經濟,必須要能把二氧化碳直接拿來再利用做成可以使用很久的產品,才有機會算負碳技術。

  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得到了三個知識升級:

  1. 負碳技術的原則是要能讓「移除」碳排放量大於排放到大氣中的人為額外碳排放量,因此只要捕集二氧化碳的來源是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成為負碳,頂多達到碳中和
  2. 要達到負碳一定要連結生質物的種植與利用方式,否則就需要直接從大氣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
  3. 負碳技術算前沿綠色科技,自然也缺少方法學,因此除了森林碳匯之外,很少看到負碳技術申請到碳權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碳中和。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註)本文所使用的分類方式為歐盟最近正在推動的碳移除驗證架構法案(EU Carbon Removal Certification Framework),本案仍有很多爭議與問題待釐清,在可預見的未來,負碳技術的分類甚至定義都將持續優化

替你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好跟此名詞有關的全系列專欄文章,保證立刻提升功力

拯救世界的負碳技術超人身家背景大揭露

現在天氣熱到像是地球要把人類團滅似的,不曉得節能、綠能、碳交易等碳中和策略是否來得及,也許我們工程師應該從技術的角度提供解方?

2023/07/10

知識服務

No.193 綠學院 X 資誠PwC中小企業碳中和工具包:碳盤查體驗會
2024-11-08 你已經做了碳盤查,但一直缺少一個真正好用的工具來協助嗎?或許你也曾嘗試與碳盤查軟體公司談方案,但無法談到理想價格,這些問題很困擾吧?   其實,轉換碳盤查軟體的成本,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高。暨去年(2023)我們和商周啟動了碳盤查與規劃碳中和路徑圖線上影音課程後,綠學院準備推出一系列的中小企業和永續顧問兩相宜的碳中和工具包。
光儲PV+ESS專案管理實戰工作坊:個人報名
2024-10-01 「搞太陽能就夠忙了,光儲太複雜,這種錢太難賺了啦!」 「去年(2023)光儲合一都流標了,參加的也沒幾家,沒戲啦!」 如果考慮到最近預告的「備用供電容量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嗯,你歪了一下頭,好像想到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