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像中林木一家的美好生活

我想像中林木一家的美好生活


  从古代民间开启日常生活的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来,论排序,木材可以说是维持生活首先必须要备妥的物品。除了拿来当柴烧的基础功能之外,我们也特别喜欢木材温润的质地,拿著木筷吃饭,使用木制家具,甚至我们到日本,会特地去看古都里的木造寺庙,走进百年木造的空间,依然可以清晰闻到怡人的木质香气,总会令人感到格外舒适而喜悦。

  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可惜当我们回到国内,如果有人提到盖木造建筑,我们的现实观感就会回神,顾虑于初期造价偏高,且维护保养不易,甚至与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屋相较之下有防火上的担忧。然而,现今的木构技术,以及国际间对于木造建筑的各项防灾法规,都已经相当成熟完整。因此,也呈现出国内木构建筑的总体环境,仍有加强推广的空间。

  当然,这十年来,台湾已经有少量的木构建筑,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如校园建筑、宗教建筑、车站、美术馆、运动场,让木工传统技艺有机会透过实际构筑,继续传承给下一代。这样并不足够,因为日本所以成就古都木造寺庙的风景,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木业在背后支持,反观国内,台湾造林木的永续经营利用已是刻不容缓的议题,目前国产木材的自给率据估算不到百分之一,所有的木材运用皆仰赖大量进口。在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逻辑下,损失的是台湾本土木业发展的可能性。远的不谈,光是把大量材积的木材远程运送到台湾,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就会造成环境的负担,以现在世界进入「碳限制」的趋势来看,每个国家都有减排的压力,这是挺不利的。

  反之,若能有效地运用土地造林,即使是疏伐取得的木材,透过集成加工技术可以制造出优良的建筑材料,就可以在地利用,创造产业价值。无论从木材的物性调整、制材技术、接合工法,扩大到木构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异材质接合的介面设计、组装技术等发展,研究与实践,回馈与突破,都可以支持更多人从事木材产业的绿色工作,也带动永续林业的发展。而建筑系所的设计实务上,让学生在建筑教育里实际接触木材,透过课堂教学与实务经验的交叉供给,逐渐熟捻木材与应用,累积木构建筑的知识与经验,建立重视资源与环境永续的观念,此时在他们心中不经意埋下的种子,未来也许会成为一颗守护土地的大树。

  一株能产出良木的大树,起码要四、五十年以上的岁月。我希望用台湾土地长出来的树木,以台湾优秀的木作匠师生产制造、组装、建构,让台湾的森林资源与人才有机会透过实践累积经验,并展现木构建筑的未来性。
 

注:本文由台湾建筑杂志2016年3月号《德丰木业,林木一家》重新编写而成

知识服务

No.208 【新客加入共学圈买一送一】表后储能消防法规全解读!加赠与用电大户交流媒合会
2025-10-22 表后储能的消防规范,攸关客户对风险管理的信心,是成案与否的一大关键。绿学院表后储能产业共学圈的长期陪跑服务将在今年(2025)第四季推出表后储能消防法规解读交流会,让你一次釐清消防法规进展,以及业界实务运作情况。不过因为消防法规还没正式发布,为了不要让你的生意停滞不前,只要你预购这场小聚,我们先在10月22日赠送你一场储能公司与用电大户交流的媒合会。
No.207 两小时解读绿电转供24/7 CFE全时匹配新制及商机
2025-10-01 想像你经营一间晚上10:00营业到凌晨4:00的夜店,开记者会宣布你是全世界第一家RE100的夜店,结果环保团体发现你买的全是白天才发电的太阳光电,发电跟用电的完全不匹配,于是再开另一个记者会质疑你漂绿,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于是正妹再也不来你的週四淑女之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