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溢價是什麼?跟淨零排放路徑規劃有什麼關係?

綠色溢價是什麼?跟淨零排放路徑規劃有什麼關係?


       最近淨零排放成為全民運動,尤其今年(2022)行政院宣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之後,研討會、講座、證照、聯盟…多到記不清楚,相應的碳盤查需求指數成長。

      在這熱鬧但訊息混亂的情勢中,陷入「碳盤查焦慮」的你,有沒有想過難道每間公司都同時碳盤查,以後大家同時搶綠電、搶碳權,對國家來說是不是達到淨零排放最理想的路徑呢?

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很火紅,每件事情都是重點,大家都來搶資源,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很火紅,整個社會都在為淨零排放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來搶資源。如果這個也是重點,那個也是重點,很有可能花資源與精神在不是真正重點的地方,最後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就難說了。

       淨零排放與能源管理、循環經濟一樣,都是科學與工程問題,除了發心發願之外,還需要有全局思維,搭配精確的資源投入,才能看到成果。「以科學為基礎的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就是近幾年最熱門的實務。國家、政府、企業、民眾,甚至生態系,都需要在整個全盤規劃中扮演其角色,才有機會成功。政府的角色是「大設計者」,經由嚴謹的科學與邏輯判斷哪些產業應該優先行動,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引領投資與創新,這時企業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減量成效。

       減碳需要搞這麼複雜嗎?學能源的做法「抓大放小」,誰排得多誰就要減得多,用這種方法來分配資源不行嗎?

如何決定哪些產業應該優先淨零排放?不只抓大放小,要看「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

      「抓大放小」是能源管理與其他眾多管理措施的基本原則,但面對淨零排放,只有抓大放小是不夠的。為何我國淨零排放路徑與國際能源總署(IEA)去年(2021)公布的淨零排放路徑都分為建築、運輸、工業、電力四大部門?因為國際上大家用「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分析並設定減碳的優先順序。

       我們在《情人節卻單身?恭喜你!現賺736萬元碳權》中介紹過碳排放強度。但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鋼鐵業)光靠目前減碳技術很難減到「近零」(剩下零頭),硬要他減也減不下來;有些高碳排產業(例如運輸)卻可能已經有可負擔的減碳技術,只缺臨門一腳。設定產業減碳優先順序應該要有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考慮減碳難度,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個重要的方法—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綠色溢價是什麼?一種分析減碳難度的方法,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為了減碳,要多花多少錢

       2021年比爾蓋茲於《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書中提出「綠色溢價」的概念。如何簡單理解綠色溢價?生活中就有許多案例。多年前,有機蔬菜的價格是一般蔬菜的三倍,如果你願意為了買有機蔬菜而多花兩倍的錢,這為了綠色而多付的成本,就稱為綠色溢價。在越來越多人願意支付綠色溢價,刺激更多人願意種有機蔬菜,造成供給與需求都增加之後,現在有機蔬菜和一般蔬菜的價格差異已經不明顯了。意思就是有機蔬菜的綠色溢價透過大眾資源的投入而弭平,已經明顯降低。

五種解決綠色溢價的方式

       所以,如果要達到淨零,就要齊心齊力把各種商業行為的綠色溢價都弭平。要處理商業行為,會先從產業的角度思考。產業通常會先評估他手上有的減碳技術,如果業內的減碳技術已經很成熟,成本不高,綠色溢價甚至為負數,代表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減碳就會自然發生。相反,如果一個技術的綠色溢價偏高,可以用下面這五種方式解決:

方式一:吸引投資人進場投資

       一個減碳技術的綠色溢價高,代表投資有明確突破空間,高風險高報酬,因此可以驅動投資人進場投資。

方式二:透過政策工具把減碳技術變便宜

      例如透過綠電保價收購制度(Feed-in-Tariffs, FIT)補助再生能源就相當成功,除了讓國家的電力排放係數降低之外,還可成就太陽光電產業。

方式三:透過政策工具提高碳排放成本

       例如課徵碳費、碳稅,促使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碳排放,更有動機使用減碳技術。

方式四:改用碳捕集及封存來解決

       如果減碳技術的綠色溢價過高,而且長期也降不下來,怎麼辦呢?這時考慮使用碳捕集及封存解決問題,長期來說可能更划算。

方式五:透過政策工具讓企業和民眾願意為了減碳付更多錢

       許多研究顯示,個人收入、教育程度、性別、環境/永續素養等都會影響大家願意付出更高的溢價來支持永續行動的意願。所以,讓大家變有錢是重要的,提高教育水準,或讓大家更認同永續,使消費者願意為了心中的價值多花一點錢,都可以在國家策略規劃中。

美國和中國大陸產業的減碳難度排行榜已經出爐,臺灣還缺乏使用綠色溢價分析產業減碳難度

以下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用綠色溢價分析之後整理的產業減碳難度排行榜。

減碳難度 美國 中國大陸
1 運輸(+237%) 建材
2 農業(+86%) 運輸
3 製造業(+75%) 化工
4 電力(+12%) 電力
5 建築(-27%) 鋼鐵
6 NA 造紙
7 NA 石化
8 NA 非鐵金屬

(表一)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產業減碳難度排行榜
資料來源:
1.Gates, B., How ‘Green Premiums’ can help us solve climate change, Fortune, 2021/02/16,
2.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中金:碳中和之綠色製造 從綠色溢價看碳减排路徑,2021/03/23

 

      因背景與條件的差異,不同國家的產業有不同的綠色溢價。臺灣目前約束排放量的六大主要部門—包括能源、製造業、服務業、住宅、農業、環境部門以及其下的產業,都還沒有系統化地使用綠色溢價分析其減碳難度。按照條件推測,我們產業的減碳難度,應會較為類似表一裡中國大陸的狀況。

用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設定產業減碳優先順序,同時執行抓大放小和系統優化策略,才能提高減碳效率,增加成功淨零的機會

      值得再強調一次的是:在理想的狀況下,政府要扮演「大設計者」的角色,經由嚴謹的科學與邏輯判斷哪些產業應該優先行動,國家淨零排放路徑圖的依據才會更清楚。接著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引領投資與創新,企業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減量成效,才不會讓企業在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關鍵角色前就先產生碳盤查焦慮,然後為了不要花錢再跟政府談條件。努力與資源若沒有花在刀口上,最後兩邊都不會成功。

       任何創新的解法,都是從我們打破自身的思考慣性開始。學會在真實世界中作複雜的決策,我們才能進入其思考核心,也才能在真實的商業場景中,一步一步推進、實踐淨零排放的理想。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離岸風電。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Get complete series of the glossary accordingly, make sure you are ahead of others

碳盤查焦慮?企業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必懂的關鍵字其實是「綠色溢價」

如何決定哪些產業應該優先淨零排放? 國際上大家用「碳排放強度」和「減碳難度」分析並設定減碳的優先順序,但設定產業減碳優先順序應該要有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考慮減碳難度,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個重要的方法—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綠色溢價是什麼?一種分析減碳難度的方法,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為了減碳,要多花多少錢。

2022/07/04

Knowledge

光儲PV+ESS專案管理實戰工作坊:個人報名
2024-10-01 「搞太陽能就夠忙了,光儲太複雜,這種錢太難賺了啦!」 「去年(2023)光儲合一都流標了,參加的也沒幾家,沒戲啦!」 如果考慮到最近預告的「備用供電容量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嗯,你歪了一下頭,好像想到了些什麼。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