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只要欧洲遇到大停电,大家都会将矛头争相指向能源政策,认为再生能源比例过高是造成电网不稳的主因。确实,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不易预测性、缺乏调度弹性,会造成电力调度以下四个挑战:
智慧电网是什么?各国都开始将传统电网变身成为智慧电网,但没有这个东西,一切都是空谈。今天我们要来看的就是智慧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以及其应用与现况,让你了解未来的能源趋势。
碳交易里进行交易的标的或商品是碳权,它可以是一个允许排放碳的许可,也可以是一个碳减量的成效。碳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抽象环境概念转化为经济上可具体定价的金融商品。
最近全球掀起ESG浪潮,有的公司为了国际上供应链的要求得加入RE100,还得四处奔走买绿电;在欧盟宣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后,又得赶紧研究什么是碳费、碳权、碳中和。
表前和表后的「表」,象徵的是台电的电表,是一种电力系统掌握与否的责任分界点。使用这个分类法,通常是在谈论储能安装于电表的位置,便于釐清其在电网的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因此常见表后储能或表后储能用词。
需量反应或需求面管理是为了电网调度安全性与供电经济性,台电利用管理措施或控制技术,让用电户于特定时段改变原本的用电需求或习惯,通常是减少用电需量
看了这麽多绿色金融工具的文章,你会不会觉得好像很少听到绿色保险有什麽新闻或新产品发表?
多年前绿学院的产业小聚曾经讨论过电网设计中的实功与虚功,那时大家有听没有懂,多年后我们有了电力交易平台、业界协作的第一套输电级储能案场管理方法学,经验值已大幅提升,现在让我们再挑战一次,不用电学公式也能看得懂什么是虚功,开始!
大多数人都认为全世界2050年要达到碳中和是不可能的。 负碳技术的原则及类型又是什么呢?
碳如何定价?就是把排碳造成的各种损害货币化,计算为成本、并将其与排放行为进行连结,经常用「每吨碳排多少钱」表达。想了解碳金融市场如何产生,必须先了解碳定价的三种工具:「总量管制排放交易」、「碳费或碳税」、以及「碳信用机制」...
你听过能源管理系统吧,举凡从手机、电脑、汽车到建筑、工厂、城市、国家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无处不在。
凡走过必留下足迹,一个产品或服务其生命周期从原物料开采、制造、包装、运输到废弃处理或回收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产品碳足迹。 ISO推出的国际规范ISO 14067就是一套量化产品碳足迹的方法学。